浙江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題及答案發表時間:2018-04-23 00:00作者:寧波明日專修學校 一、選擇題:1~40小題,每小題2分,共80分。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。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。 1.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 (??) A.兩個不同的真理 B.真理發展中兩個不同階段 C.兩種完全相同的真理 D.同一真理的辨證屬性 答案:D 2.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戰略的出發點和歸宿是 ( ) A.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B.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C.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.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答案:C 3.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,是 ( ) A.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B.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C.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D.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答案:C 4.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,主要體現在 ( ) A.公有資產占優勢上 B.控制力上 C.集體經濟大發展上 D.國有資產占優勢上 答案:B 5.新民主主義的前途是 ( ) A.獨立國家 B.封建社會 C.資本主義社會 D.社會主義 答案:D 6.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,它是指 ( ) A.看得見、摸得著的實物 B.物質的具體形態和結構 C.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.不能被人們所認識 答案:C 7.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( ) A.民族自治制度 B.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.民族團結制度 D.民族合作制度 答案:B 8.近代中國革命的首要對象是 ( ) A.帝國主義 B.封建主義 C.官僚資本主義 D.民族資本主義 答案:A 9.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 ( ) A.以人為本,科學發展 B.立黨為公,執政為民 C.對外開放,改革創新 D.解放思想,實事求是 答案:D 10.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 ( ) A.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B.實現共產主義 C.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不動搖 D.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答案:D 11.“一國兩制”構想的提出,最初是針對 ( ) A.香港問題 B.臺灣問題 C.澳門問題 D.國際爭端問題 答案:B 12.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各民族的 ( ) A.長期共存 B.民族平等 C.共同繁榮 D.民族團結 答案:C 13.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要求是 ( ) A.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B.堅持獨立自主,自力更生 C.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根本標準 D.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,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答案:D 14.我國在發展對外經濟的各種形式中,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( ) A.對外貿易 B.對外技術交流 C.對外資金交流 D.承包國外工程 答案:A 15.中國共產黨全面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在( ) A.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講話中 B.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《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》中 C.黨的十二大報告中 D.黨的十三大報告中 答案:D 16.中國革命的主力軍是 ( ) A.民族資產階級 B.工人階級 C.城市小資產階級 D.農民階級 答案:D 17.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是 ( ) A.解放思想 B.群眾路線 C.與時俱進 D.實事求是 答案:D 18.1995年江澤民發表題為《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》的重要講話,提出了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( ) A.兩套方案 B.四項原則 C.六點建議 D.八項主張 答案:D 19.人口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( ) A.制約和影響社會發展 B.決定國家的貧富強弱 C.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 D.決定社會制度的更替 答案:A 20.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中,對民族資本主義的政策是 ( ) A.利用 B.保護 C.沒收 D.限制 答案:B 21.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是 ( ) A.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B.法制建設 C.教育、科學、文化建設 D.哲學社會科學建設 答案:A 22.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的關系是 (??) A.無限和有限的關系 B.一般和特殊的關系 C.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關系 D.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關系 答案:B 23.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 ( ) A.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 B.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各級黨委領導 C.民主集中制 D.少數服從多數,多數照顧少數 答案:C 24.“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是確定的,又是不確定的”,這是 (??) A.辯證法的觀點 B.詭辯論的觀點 C.相對主義的觀點 D.不可知論的觀點 答案:C 25.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本質是 ( ) A.主體對客體的自由選擇 B.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C.主體對客體的主觀創造 D.主體對客體的科學評價 答案:B 26.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是 ( ) A.以人為本 B.發展 C.全面協調可持續 D.統籌兼顧 答案:C 27.在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上,唯心主義的錯誤在于 (??) A.片面夸大意識的能動作用 B.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C.強調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 D.夸大意識對物質的依賴作用 答案:A 28.社會主義社會要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,而共同富裕就意味著 ( ) A.所有社會成員同時同步富裕 B.允許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先富起來,然后帶動和幫助更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 C.分配上完全平等,否則會兩極分化 D.先通過兩極分化,再走向共同富裕 答案:B 29.我們黨正式確定鄧小平提出的“三步走”的發展戰略的會議是一 ( ) A.十一屆三中全會 B.十二大 C.十三大 D.十四大 答案:C 30.唯物辯證法體系中,揭示事物發展狀態和形式的是 (??) A.矛盾規律 B.質量互變規律 C.否定之否定規律 D.因果規律 答案:B 31.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與鄧小平理論之間是 ( ) A.并列關系 B.繼承關系 C.繼承與發展關系 D.發展關系 答案:C 32.辯證否定是聯系的環節,這是指 ( ) A.新事物區別于舊事物 B.新事物產生于舊事物 C.新事物取代了舊事物 D.新事物戰勝了舊事物 答案:B 33.“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印象”這句話的含義是 ( ) A.意識是溝通主觀和客觀的橋梁 B.意識是客觀精神和主觀感覺的產物 C.意識的內容是主觀的,形式是客觀的 D.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,內容是客觀的 答案:D 34.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( ) A.全面協調可持續 B.以人為本 C.統籌兼顧 D.實事求是 答案:B 35.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( ) A.有相當力量紅軍的存在 B.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C.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D.國民革命的影響 答案:B 36-40題為時政試題。成人高考時政試題是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國際國內時政大事。 二、辨析題:41~42小題,每小題l0分,共20分。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,然 后說明理由。 41.量變和質變的區別是絕對的。 答案:錯誤。 (1)唯物辯證法認為,一切區別都是有相對性的,因為它是以一定的條件為前提的,量變和質變的區別也不例外。 (2)事物的變化在一定的范圍、意義上說是量變,從另一范圍、意義上說又是質變;反之亦然。總的量變過程中的部分質變,就整個事物變化過程來說,它是屬于量變,但就事物的這一部分本身來說,它又是質變。 (3)如果把事物變化的范圍加以確定,那么量變和質變的區別又具有絕對性,否則就會混淆量變和質變的原則區別。 42.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。 答案:錯誤。 (1)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,是絕對和相對的關系。普遍性是共性、絕對性,特殊性是個性、相對性。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,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,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共同本質;特殊性是普遍性的基礎,特殊性內含普遍性,但比普遍性更豐富。 (2)整體和部分是反映事物的全體與它的組成部分(要素)之間的關系。整體由部分組成,部分存在于整體之中,部分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而存在;由各個部分組成一個整體以后,那么整體的性質和功能與原來各個部分的性質和功能是不同的。 (3)普遍性和特殊性,整體和部分,它們是從不同方面反映事物不同關系的兩對范疇,不能把它們混同起來。 三、簡答題:43~45小題,每小題l0分,共30分。 43.簡述唯心史觀的根本缺陷。 答案:唯心史觀存在著兩個主要缺陷: (1)不懂得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,總是將人們的思想動機當作社會歷史的最終決定力量。 (2)不懂得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,總是將少數英雄人物當作社會歷史的主人。 44.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?它的內容和作用是什么? 答案:(1)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(意識和物質)的關系問題。 (2)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:第一,思維和存在(意識和物質)何者是第一性的問題。第二,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,即意識能否認識現實世界的問題。 (3)哲學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:對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,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基本派別的唯一標準。對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,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。 45.為什么說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? 答案:(1)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一命題,指出了鄧小平理論的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。即一方面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,另一方面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。 (2)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,是指這一理論所依據和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的,遵循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,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、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。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,還表現在這一理論的基本內容源于馬克思主義。鄧小平理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,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自然是這一理論中應有之義。鄧小平理論中的主要內容,都是圍繞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,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而展開的。 (3)鄧小平理論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,是指鄧小平理論沒有從本本出發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,而是從中國國情出發,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,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發展和創新,用一系列新思想、新觀點把馬克思主義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。 四、論述題:46小題。共20分。 46.為什么說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? 答案:(1)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。這是生產社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,是商品經濟、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。 (2)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。這是對中國長期停滯落后的歷史教訓的深刻總結。歷史經驗告訴我們:閉關鎖國只能導致貧窮落后。 (3)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迫切需要對外開放。擴大開放可以引進資金、引進技術、引進管理、引進人才,以克服我國資金短缺、技術落后、管理知識不足等困難;可以大力開拓國際市場,促進我國經濟發展,加速實現現代化。 (4)對外開放不是權宜之計。即使我國今后經濟、技術水平提高了,仍然要實行對外開放。要充分利用世界的資源、技術和市場,以促進自己的發展。 相關資訊
|
|